答辩公告
论文题目 |
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研究 |
答辩人 |
曾喜辉 |
指导教师 |
陈宇翔教授 |
答辩委员会 主席 |
吴增礼教授 |
学科专业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公司 |
WilliamHill体育 |
答辩地点 |
马院313教室 |
答辩时间 |
2022年11月19日下午16:00 |
学位论文简介
尽管目前关于民族复兴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民族复兴思想的成果相对较少。而研究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围绕民族复兴主题所呈现出的思想演变过程。因此,作者尝试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
1、整体性的视角。从现有的研究状况来看,一是主要注重于某一个阶段或者某一个阶段的领导人物来对其进行研究;二是侧重于民族复兴思想的本身的演进过程进行论述,而较少地研究党百年来如何在复杂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特有的民族复兴思想,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和精神品格。本文尝试运用历史思维方法,从目标追求、根本立场、依靠力量、道路选择、根本制度、领导核心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的演进历程进行系统考察,考量其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具体体现及其内在逻辑,力求从其逐步丰富、发展和完善中完整地呈现出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
2、“六个一”的归纳。本文尝试归纳出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主要内容的“六个一”。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视角,归纳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的主要内容包含着“六个一”,即一个价值目标、一个根本立场、一个依靠力量、一条正确道路、一个制度体系、一个领导核心。这“六个一”互为支撑,共同构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曲线及其所具有的价值意义。
主要学术成果
(1)发表的学术论文
[1] 曾喜辉,陈宇翔.“红船精神”体现着深刻的“君子风骨”.新君子,2018年,第2期;
[2] 陈宇翔,曾喜辉.“两个一百年”的逻辑生成与现实必然.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年,第3期;
[3] 赵雪,曾喜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依托.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9期;
[4] 陈宇翔,曾喜辉.君子人格:青年理想人格构筑的价值坐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年第10期;
(2)参与的科研课题
[1]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地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困境与路径研究;
[2]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共鸣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提升路径研究:
[3] 四川省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符号与象征:毛泽东图像的构建及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