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
马克思主义住宅理论视域下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研究 |
答辩人 |
赵疆 |
指导教师 |
田祖国教授 |
答辩委员会 主席 |
龙兵教授 |
学科专业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公司 |
WilliamHill体育 |
答辩地点 |
公司313 |
答辩时间 |
2022年6月18日上午11:00 |
学位论文简介
住房是人民生活的基本物质资料。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目的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住有所居”是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的初心和使命。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住宅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追溯、经验比较、现状反思来探寻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从而推动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改革,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性研究成果:
(1)立足马克思主义住宅理论,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选题新颖。目前,学术界关于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研究的成果较多,但从马克思主义住宅理论出发进行本质探讨的研究成果还较少。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住宅理论的基本观点和马克思主义住宅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本质内涵、历史沿革、现状问题、目标对策等方面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了研究所需的理论分析框架,不仅深入总结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住宅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深刻内涵,还注重从理论、历史、现实与国内外比较等维度,探寻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指导原则和具体路径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体现研究目标的价值性,回应时代需求,彰显时代价值。
(3)遵循学术研究逻辑,合理使用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些新的对策建议。例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住宅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坚持住房的社会属性为根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政府责任“主导和引导”双结合,坚持社会公平原则;要坚定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的具体路径,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持续提升制度运行效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全面着力科学动态管理,从而实现“房住不炒”,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等等。
主要学术成果
[1]习近平关于住房制度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理论渊源与时代意蕴[J].WilliamHill体育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8,CSSCI,导师第一作者,个人第二作者;
[2]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实践研究[J].文化软实力,2022(1):90-96,独立作者;
[3]从“O2O”到“O+O”:实体书店的营销转变[J].中国出版,2019(14):62-65,CSSCI,独立作者;
[4]论新型实体书店的数字化生存[J].现代出版,2019(3):45-47,CSSCI,独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