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为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问题及少数民族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2015年7月,WilliamHill体育暑期师生第一调研组开展了为期7天的调研工作。走访了麻阳县教育局、麻阳民族中学、岩门镇中学、隆家堡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学校,与麻阳县教育局领导班子、各学校主要领导开展了深入座谈,并对麻阳民族中学高一、高二的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教育失衡 矛盾凸显
麻阳县教育局各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当地教育现状:一方面教育建设逐步推进,基础设施、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强。另一方面教育均衡问题不断凸显,教育资源、教学水平、就学机会等方面严重失衡。
主要问题:一是教育资源失衡。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经费、基础设施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学前至中学教育发展不均衡。二是学校生源失衡。城镇化建设,农村人口流入大城市,乡镇学校生源减少,县城学校人满为患,乡镇学校生源质量远低于县城学校。三是教师队伍失衡。乡镇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师工资待遇不高,难以留住优秀教师,男女教师比例不协调。教育局某部门负责人强调,家长对于子女教育问题及学校教学工作的不作为与“僭越”是教育失衡的另一重要表现。
通过几次座谈会,调研组的成员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问题及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传统失落 亟待加强
据麻阳县教育局有关领导介绍,近年来,在麻阳县部分中小学增加了国学教育,以校本教材、第二课堂、文化活动为载体,采取教师讲解、员工诵读等形式进行。此外,麻阳县教育局在每年9月的文化传承月组织各校开展传统文化特色教育。但由于经费紧张、升学压力大、教学任务重等多方面的原因,国学教育难以全面开展,传统文化特色教育无法持续进行。县教育局领导班子表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的开展,地方部门实属有心无力。
乡镇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上则更为窘迫。部分学校顶住压力,开展国学教育,却吃力不讨好,无足够经费支持,又得不到家长认同。岩门镇中学董事长黄生好指出,乡镇中学办学条件交差,学校经费不足,团队力量有限,升学压力较大,政策条件限制,学校教学规划往往难以实施。在谈到少数民族汉化问题时,岩门镇中学一位校领导说道:“我们不是汉化了的苗族,我们是走在前面的苗族。”这句话,民族进步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却也透露着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失落的几分无奈。
人类社会固然需要不断进步,但传统文化的精髓万不能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欧雨云)